将去彝陵用梁节庵閒山韵留别李尧岑参议李子申观察

解官乍觉此身閒,引睡文书一律删。
乡梦难忘斤竹涧,宦游屡访下牢关。
江流东去欢将别,崦景西催老未还。
鸿雁惊风遗迹在,苦教夜雨忆巴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即将离开彝陵(今湖北宜昌一带)时,写给两位同僚的告别诗。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卸任后的轻松、对家乡的思念、宦游岁月的感慨,以及面对离别的复杂心情。

首联"解官乍觉此身閒,引睡文书一律删"写刚卸任时的轻松感:突然不用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终于能睡个好觉了。这种"打工人终于下班"的既视感很容易引起现代人共鸣。

颔联"乡梦难忘斤竹涧,宦游屡访下牢关"转入回忆:虽然在外做官多年,但梦里总出现家乡的山涧(斤竹涧);为官期间多次考察过的下牢关(宜昌名胜)也成了人生印记。这里用两个地名,就勾勒出"思乡"与"仕途"的双重轨迹。

颈联"江流东去欢将别,崦景西催老未还"用江水东流比喻欢聚即将结束,用夕阳西沉暗示自己年岁已高却仍未回乡。两个自然意象,把"时间流逝"和"人生漂泊"的惆怅写得含蓄又深刻。

尾联"鸿雁惊风遗迹在,苦教夜雨忆巴山"最动人:大雁飞过的痕迹还在,但夜雨声中思念巴山(代指家乡)的心情却愈发苦涩。这里用"鸿雁"暗喻离别,用"夜雨"烘托愁绪,画面感极强,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独对夜雨思乡的场景。

全诗妙在:明明写的是古代官员的离别,但"下班轻松""思念家乡""朋友分别""岁月流逝"这些情感,完全能穿越时空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只是通过公文、山涧、夕阳、夜雨等日常意象,就把复杂的人生况味写得真实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