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一作杨希道诗)

北林鹊夜飞,南轩月初进。调弦发清徵,荡心祛褊吝。
变作离鸿声,还入思归引。长叹未终极,秋风飘素鬓。
丝传园客意,曲奏楚妃情。罕有知音者,空劳流水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弹琴抒怀的场景,充满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前四句写夜晚弹琴的环境:北边树林的喜鹊在夜里飞动,南边窗外的月亮刚刚升起。诗人调好琴弦,弹奏起清越高雅的曲调,琴声仿佛能洗涤心灵,驱散内心的狭隘与烦闷。

中间四句写琴声的变化和诗人的感慨:琴声从欢快的调子转为离群孤雁的哀鸣,又化作游子思乡的旋律。诗人忍不住长叹,秋风吹动着他斑白的鬓发,暗示着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惆怅。

最后四句用典故深化主题:琴弦传递着古代隐士(园客)的幽思,曲调演绎着楚地妃子的哀怨。可惜世上少有知音人,纵使弹出高山流水般的美妙琴声,也只是徒劳无功。

全诗通过"夜鹊"、"秋鬓"等意象营造孤寂氛围,用"离鸿"、"思归"等音乐意象表达漂泊之苦,最后以"知音难觅"道出怀才不遇的千古悲叹。诗人将视觉(月、林)、听觉(琴声)与内心感受完美融合,让读者仿佛亲临那个秋风明月下的孤独琴台。

杨师道

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升任侍中。639年(贞观十三年),又改任中书令。李承乾谋反案后,被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杨师道暂代中书令,不久又罢为工部尚书。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