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二十年后重游灵岩寺的感慨,语言朴实却充满人生况味。
前四句像老友重逢的寒暄:再见寺庙里的树木,时光已飞逝二十年。山水风景依旧,只是这次来时正值寒冬(雪霜天)。简单的对比中藏着物是人非的岁月感——树还是那些树,看树的人却老了二十年。
五六句用动态画面捕捉寺庙的冬日黄昏:斜阳把寺阁的影子慢慢拉长,暮色中传来清冷的钟声。"移寒日""出暝烟"这两个动作描写,让静止的山水突然有了呼吸感,钟声穿透暮霭的画面仿佛能听见回声。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自嘲:我这个奔波劳碌的小官吏,能在这里住一晚都是前世修来的缘分。"粗官"是自谦也是真实处境,"苦奔走"道出中年疲惫,而"一宿亦前缘"在无奈中透出禅意——人生奔波如旅,能短暂停驻便是福分。
全诗妙在把二十年光阴压缩成一天的经历:看树是看曾经的自己,听钟是听岁月的回响。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冬日里呵出的一口白气,瞬间凝结又消散,留下淡淡的怅惘。
张掞
(995—1074)齐州历城人,字文裕。张揆弟。幼笃孝。举进士。知益都县,督赋租置里胥不用,而民以时入,石介为献《息民论》。历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入判太常、司农寺,累官户部侍郎致仕。忠笃诚悫,事兄如父,为乡党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