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雪纷飞的冬夜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雪夜奇景:佛像的袈裟上飞溅着雪珠(像唾沫一样),积雪压得树枝像白裙般裂开。诗人沿着屋檐寻找梅花(拟人化的"索梅笑"),斜靠枕头听见竹子被雪压断的声响。这些描写既真实又充满想象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后四句转向抒情:面对积雪严寒,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忧虑愈发深切。夜深人静时仍无法入睡("耿不寐"),看着风中摇晃的灯火忽明忽暗。这里的"风灯"既是实景,也象征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自然景象与家国情怀自然融合:前段极写雪势之猛,为后文"忧世"作铺垫;后段抒情又不空洞,始终紧扣"积雪寒"的实景。这种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让深刻的忧思显得真实可感。
周麟之
(1118—1164)泰州海陵人,一说江宁人,字茂振。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给事中。绍兴二十九年,充金国哀谢使,言辞详雅,金人为加礼。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金主背盟,复奉命出使,以主张俟金来南,尽锐奋击,必能成功,辞之。因被劾,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有《海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