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柳树的萧瑟画面,同时寄托了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景:田间小路上的柳条在寒烟中显得稀疏凋零,几株残存的柳枝随风飘摇。这里用"销"字形容柳条逐渐消失,暗示时光流逝、繁华不再。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 - "章台旧梦"指过去的美好时光(章台是汉代长安街名,多指繁华之地),如今连柳叶般的黛眉都羞于提起; - "绣阁深歌"回忆从前歌舞欢宴的场景,如今却连扭动腰肢的勇气都没有了。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现在的落寞。 - 接着用"驿路""灞桥"两个送别之地(古人折柳送别),说秋高气爽时忘了折柳相赠,月光下只听见远行车马的哀怨。这里暗含对离别和漂泊的无奈。
最后两句是自我宽慰:别说封侯显贵后还会怀念这些(暗示功名未必带来快乐),毕竟明年春天的东风(希望)并不遥远。用"东风"呼应开头的秋柳,形成季节轮回的暗示。
全诗妙在: 1. 把枯柳写得像失意的人,柳条飘摇如人彷徨; 2. 用"羞""怯"这种形容人的词来写柳,让景物带情绪; 3. 结尾的转折透露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达观,哀而不伤。
普通人读来,既能感受到秋天萧瑟的美,也能联想到自己人生起伏时的类似心境,这就是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