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晚来山

江上晚来山,宛似五湖绿。
我行霜尚繁,已听莺出谷。
三岁桃李花,天涯一何促。
非乏箜篌声,不解秦人曲。
长裾畏风尘,握粟厌童仆。
携手会稽云,扁舟未为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晚景以及与自然相融的情感。下面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首诗的分析:

1. 首句“江上晚来山”,描述了诗人来到江边,正值傍晚时分,远处的山形隐现在视线中。 2. “宛似五湖绿”形容江边的山色如同五湖的水波一样碧绿,给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感觉。 3. “我行霜尚繁”,说明虽然是晚秋或初冬时节,但霜还未铺满大地,依然能见到繁盛的景象。 4. “已听莺出谷”意味着诗人已经听到山谷中黄莺的鸣叫,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或者生命的复苏。 5. “三岁桃李花”可能是诗人感慨时光流逝,三年的桃李花开花落,象征着时间的流转。 6. “天涯一何促”表达了人生旅途的短暂和匆忙,即便身处天涯海角,时间依然催人前行。 7. “非乏箜篌声”意味着周围并不缺少美妙的音乐,箜篌是一种古代乐器,这里可能暗示着自然和人生的和谐之声。 8. “不解秦人曲”则表达了诗人自己无法理解或融入秦地的文化或情感之中。 9. “长裾畏风尘”可能表示诗人穿着长裙(古代文人常穿的长袍),却害怕风尘的侵扰,暗示着诗人对纷扰世界的避世心态。 10. “握粟厌童仆”可能是说诗人手中握着粮食(象征物质),却对童仆(象征琐事)感到厌倦,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11. “携手会稽云”意味着诗人希望与某位伴侣或理想中的伴侣一同漫游会稽(古代地名),这里的云可能象征着高远或自由的追求。 12. “扁舟未为速”表示诗人并不觉得乘坐轻舟前行是迅速的,暗示了诗人享受旅途中的每一刻,并不急于到达目的地。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时光感慨、人生情感和理想追求,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