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岱宗)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表达了对古代帝王封禅盛况的追忆和如今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两句开门见山写泰山的气势:泰山的地势确实雄伟啊,万里晴空下南天门豁然开朗。用"信雄哉"的感叹和"霁色开"的明朗画面,让读者立刻感受到泰山的磅礴气势。
中间四句通过历史遗迹写沧桑感:秦始皇的碑刻长满青苔,汉朝的竹简残片埋在苔藓里,玉女峰云雾缭绕,莲花峰高耸入云仿佛能触摸日月。这些意象既展现了泰山自然景观的奇幻(云霞缭绕、山峰接天),又暗示历史遗迹正在被时间侵蚀(绿字、苍苔都是岁月痕迹)。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古代七十二位帝王来此封禅的盛况已成过往,如今还有谁会来这云亭山举行封禅大典呢?用"寂寞"二字道尽繁华散尽的落寞,封禅台的冷清与开篇的雄伟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给个泰山全景,再推近到斑驳的古碑,拉远到云雾中的奇峰,最后定格在空荡荡的封禅台。通过今昔对比,让人既感受到泰山的永恒壮美,又体会到历史的无情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