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道中和绵州通判李朝散见寄

深僻崎危不厌过,欲将涓滴助恩波。
蹑云高步三休在,踏雪清寒一倍多。
依约度溪投野店,逡巡扶杖历新坡⑴。
初春此去才旬日,屈指流年奈老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初春时节行走于石泉道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种不畏艰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首联"深僻崎危不厌过,欲将涓滴助恩波"写山路险峻难行,但作者并不厌倦,反而想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涓滴)来回报恩情(恩波)。这里体现了作者不畏艰难、知恩图报的精神。

颔联"蹑云高步三休在,踏雪清寒一倍多"用生动的比喻描写行走状态:时而像踩着云彩般轻快,时而需要多次休息;踏雪而行时,清冷的寒意更添一分。这两句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道路的起伏。

颈联"依约度溪投野店,逡巡扶杖历新坡"继续描写旅途细节:沿着溪流行走,投宿乡野小店;拄着拐杖小心地翻越新出现的山坡。"逡巡"二字特别传神,写出了小心翼翼前行的样子。

尾联"初春此去才旬日,屈指流年奈老何"笔锋一转,从旅途写到时光流逝:虽然才离开十天,但掐指一算,岁月飞逝,人已渐老。这里流露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但整体基调并不消极,而是带着一种坦然接受的态度。

全诗最大的魅力在于将艰难的旅途与人生的感悟完美结合。山路崎岖象征人生坎坷,而作者"不厌过"的态度展现了他的坚韧。最后对时光的感慨又让诗歌多了一层哲思,让读者在欣赏山水描写之余,也能思考自己的人生。诗中"踏雪清寒"、"扶杖历坡"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初春山行的独特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