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雨后漫步古寺的闲适画面,充满了宁静的田园趣味。
诗人拄着短杖慢慢走了一里多路,雨后松林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脚步不自觉地放得更轻缓。在寺庙里,他看到半池墨色的积水倒映着古迹,站在高高的龟峰上眺望远处村落。石阶被夏天的凉意笼罩,青藤缠绕其间;山门白天也静悄悄的,绿芭蕉叶慵懒地舒展着。
最妙的是结尾:夕阳突然把佛塔的影子拉得老长,抬头望去,整个天空就像打翻的颜料盘,各种颜色晕染在一起。这里用"突兀"形容塔影的出现,用"罨画"比喻晚霞,既突然又自然,把平常的暮色写得格外生动。
全诗就像一组慢镜头:松林滴雨、青藤缠绕、蕉叶舒展、塔影斜照,通过细腻的观察,把雨后古寺的幽静与晚霞的绚烂完美融合。我们仿佛能闻到泥土的清香,感受到石阶的凉意,看到光影在古寺墙壁上流动,是一幅充满禅意的山水小品。
朱存理
(1444—1513)苏州府长洲人,字性甫,又字性之,号野航。博学工文,闻人有异书,必访求。以布衣终。著有《铁网珊瑚》、《野航漫录》、《吴郡献征录》、《旌孝录》、《鹤岑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