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叹
夏正纪菊荣,世降种弥繁。
秋深历场圃,众色何斓斑。
同心而异貌,所贵俱耐寒。
苟无贞亮节,桃李亦已妍。
茁英濯风露,托根悦邱樊。
奈何山泽姿,乃辱阛肆间。
雕阑列盆盎,华灯曜游观。
氛恶气又嚣,萼跗从凋残。
岂伊霜霰威,空叹兰蕙燔。
何如原上草,犹得依榛菅。
秋深历场圃,众色何斓斑。
同心而异貌,所贵俱耐寒。
苟无贞亮节,桃李亦已妍。
茁英濯风露,托根悦邱樊。
奈何山泽姿,乃辱阛肆间。
雕阑列盆盎,华灯曜游观。
氛恶气又嚣,萼跗从凋残。
岂伊霜霰威,空叹兰蕙燔。
何如原上草,犹得依榛菅。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菊花为切入点,通过对比不同生存环境下的菊花命运,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世俗浮华的批判。
诗中首先描写了夏天菊花繁茂的景象,到了秋天更是色彩斑斓。虽然菊花形态各异,但可贵的是它们都能耐得住严寒。这里用菊花比喻人的品格——外在可以不同,但内在的坚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这种坚贞的品格,那和徒有其表的桃李又有什么区别呢?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写了两种不同处境的菊花:一种生长在山野间,自由自在地享受阳光雨露;另一种却被摆在闹市的店铺里,养在华丽的盆中供人观赏。后者虽然看似风光,但实际饱受污浊空气的摧残,很快就凋零了。诗人感叹:这哪里是风霜的摧残?分明是人为的环境害了它们啊!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与其像这些被摆弄的菊花,不如做原野上的野草,至少还能自由生长在灌木丛中。这里表达了作者宁愿保持本色、甘于平淡,也不愿为追求表面的风光而失去自我的价值观。
全诗通过菊花的对比,实际上是在探讨人生选择:是保持本真、甘于平淡,还是追逐浮华、失去自我?诗人显然更赞赏前者。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让深刻的哲理变得生动形象,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