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和靖先生虎丘祠堂
涵养当用敬,进学在致知。
如车去只轮,跬步不可之。
夫子受师说,惟敬实所持。
升堂逮易箦,参倚日在斯。
遗言落人间,取论极研几。
是心要收敛,中不容毫厘。
大学著明法,格物乃阶梯。
放心苟不收,{上穴下射}格将安为。
古人贵为己,末习多外驰。
岂无实践者,兹焉当孰归。
晚生拜遗像,敷衽跪陈词。
愿言予服膺,没齿终不渝。
如车去只轮,跬步不可之。
夫子受师说,惟敬实所持。
升堂逮易箦,参倚日在斯。
遗言落人间,取论极研几。
是心要收敛,中不容毫厘。
大学著明法,格物乃阶梯。
放心苟不收,{上穴下射}格将安为。
古人贵为己,末习多外驰。
岂无实践者,兹焉当孰归。
晚生拜遗像,敷衽跪陈词。
愿言予服膺,没齿终不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文蔚写给隐士林逋(和靖先生)的致敬之作,核心是探讨如何修身治学。全诗用比喻和说理的方式,讲透了两个关键道理:
第一段用"独轮车"比喻学习——就像车子少个轮子就走不动,人若只空谈不实践(或只实践不思考),学问也寸步难行。诗人称赞林逋一生坚守"敬"字(专注认真的态度),从年轻时求学到最后离世,始终如一。
第二段强调"收心"的重要性。把人心比作容易跑远的野马,指出《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秘诀:必须管住浮躁心思,像守门人看紧大门那样守住本心。批评当时人总爱追求外在名利,反而忘了修炼内在品德。
最后诗人跪拜林逋塑像时立誓:要把这些道理牢记终生。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份知行合一的真诚——不仅用"独轮车""守门"等生活化比喻讲大道理,结尾更用跪拜动作表明自己不是空谈,而是真要践行这些理念。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态度,在今天这个浮躁时代尤其值得品味。
李道传
(1170—1217)宋隆州井研人,字贯之,一字仲贯。李舜臣子。宁宗庆元二年进士。为蓬州教授。吴曦叛宋,拒降,弃官归。嘉定初,历太学博士、著作郎,愤贿赂成风,求补外。知真州,除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摄宣州守,严劾贪吏,言楮钞之弊、赋敛之苦,行社仓法。入为兵部郎官,复出知果州,道卒于九江。谥文节。研二程朱熹之学。有《江东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