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哀悼吴恭亨的妾室李氏的,情感真挚,用典巧妙。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上联写李氏的忠贞
"陷狱夫君"指李氏的丈夫(吴恭亨)曾遭遇牢狱之灾,但李氏不离不弃。"犹戴头颅"暗示丈夫虽受难但性命尚存,"巢卵谁完"用鸟巢和鸟蛋比喻家庭,说八九年来是谁在危难中守护这个家?"许女难专载驰美"借用古代许穆夫人驾车救国的典故,说李氏的付出连历史上有名的贤德女子都难以超越。
2. 下联写作者的哀思
"隔纱弟子"表明作者是李氏丈夫的学生(古代师生礼制严格,学生不能直接接触师母)。"久违謦欬"说很久没听到她的声音了,"三千里门墙致悼"显示作者不顾远距离赶来吊唁。最后用《诗经》典故,说从此再不忍读《小星》篇(《诗经》中描写妾室的诗),表达对这位师母的深切怀念。
3. 艺术特色
- 用"巢卵""载驰""小星"等比喻和典故,把李氏比作护家的鸟、救国的女子、暗夜星光,突出其坚韧温柔。
- "八九年""三千里"用具体数字强化时间之长、距离之远,体现深情。
- 通过丈夫、学生不同视角,立体展现李氏的品德。
全联没有直接哭诉,而是用守护家庭的细节、学生远道而来的行动,以及"不忍读诗"的心理描写,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对这位在困境中撑起家庭的平凡女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