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传递了做人处世的朴素道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做人的底线
前四句像一份"人生负面清单":不偷盗、不欺骗("耶咩"可能是古代方言,指欺诈)、不谄媚权贵、不行歪门邪道。这些禁忌构成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样。
2. 正直的力量
"一直逢阎天"这句很生动,意思是只要坚持走正道,哪怕直面阎王审判也不畏惧。诗人用"取天堂"作比喻,说明正直本身就是通往美好境界的通行证,根本不需要投机取巧。
3. 民间智慧的表达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像老农唠家常般朴实。"行善为基路"这个比喻特别接地气,把抽象的道德比作实实在在的筑路工程,让人一听就懂。末尾"尽地取天堂"更是充满劳动人民的想象力——把虚无缥缈的天堂,变成了可以亲手获取的果实。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