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皇帝对边疆战功的重视,以及他对功臣的敬重和纪念方式。
前两句"少年天子重边功,亲到凌烟画阁中"说这位年轻的皇帝很看重边疆将士的功劳,亲自来到凌烟阁(古代专门陈列功臣画像的地方)。这里用"少年天子"的称呼,既点明了皇帝的年轻有为,也暗示他充满朝气、重视武功的特点。
后两句"教觅勋臣写图本,长将殿里作屏风"讲皇帝命令画师为功臣们画像,并把这些画像制成屏风,长期陈列在宫殿里。这个做法很有深意:一是让功臣的功绩永远被记住,二是用这些榜样激励后人,三是显示皇帝对功臣的重视和感恩。
整首诗通过皇帝亲自安排画像、制作屏风这些具体行动,展现了一个明君的形象:他不仅重视武功保卫国家,更懂得尊重和纪念那些为国效力的将士。这种既务实又有人情味的领导方式,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