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衣

百补未成片,何缘御得寒。
拆时如网裂,纫处着针难。
色样多无定,花纹斗不完。
分明类禅衲,其奈戴儒冠。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件破旧补丁衣服作比喻,道出了读书人清贫却坚守尊严的生活状态。

前四句写衣服的破败:补了上百次还是不成样子,根本挡不住寒冷;拆线时像破渔网一样散开,缝补时连针都扎不进去。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衣服的千疮百孔,就像穷人捉襟见肘的生活。

后四句转向深层寓意:补丁颜色杂乱、花纹不协调,看起来像和尚的百衲衣,但穿它的偏偏是个读书人。这里用"禅衲"和"儒冠"的对比特别巧妙——补丁衣服本该属于化缘的和尚,现在却穿在讲究体面的文人身上,这种错位感既心酸又带着几分黑色幽默。

全诗最打动人处在于:诗人没有直接哭穷,而是通过一件破衣服,让读者看到寒门学子在物质匮乏中,依然努力保持精神体面的倔强。那些五颜六色的补丁,就像生活打在读书人身上的各种磨难,而"戴着儒冠"的坚持,正是知识分子的风骨所在。

蒋廷玉

蒋廷玉,字太璞(《前贤小集拾遗》卷三),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清康熙《永嘉县志》卷七)。官扬州司户(《江湖后集》卷七《送蒋太璞赴扬州司户》)。今录诗六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