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行杂咏 其二
中州一公子,言事忤当轴。
京朝久闲冗,阅世屡蒿目。
一朝动感慨,屏人书奏牍。
上言垒在郊,主忧臣乃辱。
中言贼未殄,先臣死犹哭。
下言诸将帅,往往旧部曲。
愿借一尺棰,联之若轳辘。
庶几挽天河,救燎增一掬。
用酬累世恩,亦为先臣告。
温诏下中枢,祖筵集华毂。
急装辞国门,如笴斯赴鹄。
王臣则匪躬,父书岂徒读。
京朝久闲冗,阅世屡蒿目。
一朝动感慨,屏人书奏牍。
上言垒在郊,主忧臣乃辱。
中言贼未殄,先臣死犹哭。
下言诸将帅,往往旧部曲。
愿借一尺棰,联之若轳辘。
庶几挽天河,救燎增一掬。
用酬累世恩,亦为先臣告。
温诏下中枢,祖筵集华毂。
急装辞国门,如笴斯赴鹄。
王臣则匪躬,父书岂徒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正直官员的故事,用三个层次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第一段(前六句):
一个来自中原地区的官员,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被长期闲置在京城。他目睹朝廷腐败和社会动荡,内心充满忧虑,终于忍不住写下奏章。
第二段(奏章内容):
奏章分三层意思:
1. 外敌已在城郊安营扎寨,君主受辱就是臣子的耻辱
2. 叛军未灭,想到战死的父亲仍会痛哭
3. 指出当前许多将领都是父亲旧部,请求授予兵权
第三段(抱负与行动):
他希望能像用鞭子赶车那样统领军队,像用天河之水救火那样力挽狂澜。这样做既是为报效国家,也是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皇帝最终批准请求,设宴送行。他整装出发,像离弦之箭般奔赴战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臣不顾自身安危"和"不辜负父亲教诲"的信念。
全诗亮点:
1. 塑造了一个从郁郁不得志到主动请缨的官员形象
2. 通过"鞭子赶车""天河救火"等比喻,生动展现救国决心
3. 最后用离弦之箭的比喻,突出行动之迅捷果断
4. 体现了古代文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追求
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读书人不仅会读书,更会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用行动践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