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僧人归山图,读起来像看一部慢镜头电影。

前两句是广角镜头:深青色的竹林寺藏在山间,傍晚的钟声从远处悠悠传来。"苍苍"让人想到竹林茂密青黑的颜色,"杳杳"形容钟声飘得很远,这两个叠词让画面立刻有了层次感。寺庙的静和钟声的动形成巧妙对比。

后两句聚焦到人物特写:戴着斗笠的灵澈上人,身影被夕阳镀上金边,独自走向青山深处。"荷笠"的"荷"字用得特别生动,让人看到斗笠轻轻晃动的样子。最后"独归远"三个字最妙,既是说路途遥远,也暗含修行之路的孤寂超脱。

全诗20个字就像一幅水墨画,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竹林、钟声、夕阳、青山这些意象的排列组合,自然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站在远处静静目送,我们读者也仿佛站在那个黄昏的山路上,听见渐远的钟声,看见那个渐渐融入青山的身影。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诗最迷人的地方。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