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乡校张灯,赋者迫和,勉强趋韵)
灯共墙檠语。记昨朝、芒鞋蓑笠,冷风斜雨。月入宫槐槐影淡,化作槐花无数。恍不记、鳌头压处。不恨扬州吾不梦,恨梦中、不醉琼花露。空耿耿,吊终古。
千蜂万蝶春为主。怅何人、老忆江南,北朝开府。看取当年风景在,不待花奴催鼓。且未说、春丁分俎。一曲沧浪邀吾和,笑先生、尚是邯郸步。如秉苘,续残炬。
千蜂万蝶春为主。怅何人、老忆江南,北朝开府。看取当年风景在,不待花奴催鼓。且未说、春丁分俎。一曲沧浪邀吾和,笑先生、尚是邯郸步。如秉苘,续残炬。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灯"为引子,展开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现实的感慨。
上阕从眼前灯火写起,用拟人手法说灯与墙柱在"交谈",自然地引出回忆。作者想起昨天还穿着草鞋蓑衣,在风雨中奔波,今天却看到月光下的槐树影化作无数槐花。这里用"恍不记"表达记忆的模糊,暗示科举功名("鳌头"指状元)已成过眼云烟。最精彩的是"不恨扬州"四句,说不遗憾梦不到扬州,只遗憾梦里尝不到扬州琼花露的美酒,这种"退一步"的写法反而更强烈地表达了遗憾之情。
下阕转入对春天的描写。"千蜂万蝶"展现生机勃勃的春景,但马上用"怅何人"转折,带出对江南的思念。作者说不需要鼓声催促(古时用鼓声报时),当年的春景就在眼前。最后用"一曲沧浪"的典故,自嘲还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就像举着残烛续火,既幽默又透露出力不从心的无奈。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虚实交错:灯光与回忆、槐影与槐花、梦境与现实,这些意象自然流转,把怀旧之情写得既朦胧又深刻。作者不直接说愁,而是通过"不恨...恨..."的转折、自嘲学步等手法,让情感更有层次,展现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幽默。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