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胡僧留别

此地缘疏语未通,归时老病去无穷。
定知不彻南天竺,死在条支阴碛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年迈胡僧(西域来的僧人)即将离开中原时的孤独与悲凉。

第一句"此地缘疏语未通"说老和尚在这里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一直像个局外人。第二句"归时老病去无穷"写他返乡时已经年老多病,前路茫茫。后两句最扎心:他明知自己可能走不到天竺(印度),最终会死在西域的荒漠里,却还是毅然踏上了归途。

整首诗用最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异乡僧人落叶归根的执念。明明知道是条不归路,却依然选择走向故乡,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特别打动人。诗人没有直接说"多可怜",但通过老僧的选择,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最后的尊严与倔强。

就像现在很多老人坚持要回老家养老一样,这首诗写透了人对故土的眷恋,以及面对死亡时的坦然。短短四句话,说尽了人生在世的漂泊与归宿。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