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小青墓,和彊师朝云墓韵
桃叶波荒,柳枝春去,愁云影里西湖。青冢谁铭,鸳鸯瓦在人徂。
分明宝马香车路,奈烟寒、不绿平芜。订莺邻、苏小归环,相望城隅。
昙花不入修罗劫,看朝云夕散,天窘髯苏。电泡须臾,参来一穿牟珠。
担愁病骨经霜怯,守残镫、人似山孤。更无多、僵后蚕丝,紬罢凄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杭州西湖边的小青墓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的哀愁。全词可分为三个层次:
上片开头用"桃叶""柳枝"两种植物起兴,暗示美好事物消逝。西湖笼罩在愁云中,为全词定下哀婉基调。"青冢谁铭"二句写墓主已逝,只留下墓前瓦片,物是人非。接着用"宝马香车路"与眼前荒烟蔓草的对比,突出沧桑巨变。结尾提到与苏小小墓隔城相望,暗示两位才女相似的悲剧命运。
中片借用佛教典故。"昙花"象征短暂美丽,"修罗劫"指灾难,暗指墓主早逝。"朝云夕散"既写自然景象,又暗喻苏轼侍妾朝云(与标题中的"朝云墓"呼应)。"髯苏"指苏轼,暗示才子佳人都难逃命运捉弄。"电泡""牟珠"等佛教比喻,强调人生如梦幻泡影。
下片转入抒情。"病骨经霜"写词人自身年老多病,"守残灯"的孤独形象与"山孤"形成强烈共鸣。结尾"僵后蚕丝"比喻生命将尽却仍吐丝不止,既写墓主生前才情未展,也暗含词人自身创作不辍的坚持,在凄楚中透出执着。
全词艺术特色鲜明:时空交错手法将历史与现实叠印,佛教意象与自然景物融合,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凭吊古迹,既哀悼红颜薄命,又寄托自身身世之感,在凄美意境中展现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