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眺望灵石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灵石山的雄伟气势和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首联“似闻环佩杂箫笙,鼎立争雄凜太清”用听觉和视觉的联想,将灵石山比作一位佩戴着环佩、吹奏着箫笙的仙人,三座山峰鼎足而立,仿佛在争夺至高无上的地位,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
颔联“不与古今争变化,可能舒惨属阴晴”则表现了灵石山的超然物外。它不随着古今变迁而改变,也不受天气阴晴的影响,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本色。
颈联“花开玉井难求种,月下瑶台但有名”进一步用神话传说中的意象来衬托灵石山的神秘与高贵。玉井中的花难以寻觅,瑶台的美景也只是传说,而灵石山却是真实存在的奇观。
尾联“我亦生来未尝屈,敢持方寸并峥嵘”是诗人的自我表白。他生来就不肯屈服于命运,敢于以自己微小的力量与巍峨的灵石山比肩,表达了一种积极进取、不甘平庸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通过对灵石山的赞美,抒发了诗人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的豪迈情怀。语言生动形象,意境开阔深远,读来令人振奋。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