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临镜湖望月

镜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
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沉。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
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桂枝如可折,何惜夜登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在镜湖边赏月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月光下的湖景之美。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时间和地点:秋夜在镜湖边望月,湖面平静,月光倒映在水中显得格外深邃。这里用"镜"形容湖面,突出其平静清澈的特点。

接下来四句用动态描写月光:月光像珍珠一样洒落湖面,惊动了岸边的鹊鸟;月光在水波中摇曳破碎,但月亮的倒影始终不会沉没。这里通过"珠入浦"、"鹊惊林"等形象比喻,让月光有了生命力和动感。

再往下四句写月光的变化:远处的月光在湖岸弯曲处若隐若现,空旷处的月光直接落入湖心;夜空中的满月清澈明亮,没有被阴影侵蚀。这里用"远时"、"空处"等空间对比,展现了月光的不同形态。

最后两句抒情:如果能够折取月宫中的桂枝,诗人不惜深夜也要登高赏月。这里用"桂枝"象征月亮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无限喜爱和向往。

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月光下的湖景描绘得生动传神,既有对自然美景的刻画,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中秋月夜的宁静美好。诗人用珍珠、鹊鸟、桂枝等常见意象,让抽象的月光变得具体可感,读来清新自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