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士采药的闲适生活图景,充满自然趣味和人生哲理。
前四句写采药日常:诗人常与老樵夫结伴采药,傍晚晴空下扛着锄头归来。路上遇到溪流就骑牛渡水,偶然看到下棋竟沉迷到忘了时间("烂柯"用典,指观棋入迷,连斧头柄都腐烂了)。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随性自在。
五六句通过两个特写镜头展现自然与历史的交融:鸟儿踩落高枝熟果,农人耕作时发现古墓残碑。这两个细节既呈现了山野间的生机勃勃,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沧桑感。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调侃东晋高僧慧远(远公),说真正淡泊的人根本不需要靠种莲花(象征高洁)来哄骗世人。这里反用典故,揭示全诗主旨——真正的隐逸是融入日常的质朴生活,而非刻意标榜清高。
全诗用白描手法,将采药途中的所见所感信手拈来,语言平实却意蕴深远。通过骑牛、观棋、拾果、耕田等生活片段,传递出"大隐隐于市"的智慧,反对故作姿态的隐士做派。诗中流动着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展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理想的生活境界。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