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口神奇的龟泉,赞美它天然形成的美和造福百姓的功德。
前两句写龟泉的奇特外形:泉水像是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铸造出来的,石头形成的龟壳里涌出清澈的泉水。这里用"石龟"形容泉眼形状,既形象又充满想象力。
中间四句讲泉水的来源和功用:泉水来自西峡虾蟆碚(地名),安静地滋养着南源的玛瑙宫(可能指寺庙)。它滋润全城百姓,解众人之渴,清澈的水波千百年来映照着忠义之士的身影。这里把泉水和"孤忠"联系在一起,赋予了它精神象征意义。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无论是贪官还是清官,他们的名字都刻在泉边(标榜),但泉水本身永不干涸也永不泛滥,这种恒常不变的特性正体现了"道"的无穷无尽。诗人通过泉水的特性,暗喻做人要像泉水一样保持中正平和的品格。
全诗最妙的是把一口普通泉水写出了三重境界:自然奇观→惠民功德→人生哲理,层层递进,耐人寻味。语言通俗但意境深远,就像这口龟泉一样,表面清澈见底,内里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