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又暗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前两句"秦关西望壮心惊,风雪梁园送汝行"用壮阔的边关景象和风雪送别的场景,烘托出离别的悲壮氛围。诗人遥望西方边关,内心激荡,在风雪中为友人送行。
中间四句转入对时局的感慨。"汉帝有恩前贾席"借古喻今,说朝廷对有才之士是重视的,但"书生何计请终缨"又感叹文人难以真正为国效力。"金缯岁月翻挑虏,宵旰朝廷已论兵"揭示当时朝廷既要花钱安抚外敌,又要日夜讨论军事的困境。
最后两句"若到江南逢二顾,安危万里想同情"是诗人对友人的嘱托:如果到了江南见到顾氏兄弟,请告诉他们,虽然相隔万里,但我们对国家安危的关切是相同的。这里的"二顾"可能指当时的名士顾氏兄弟,诗人通过他们表达对国事的牵挂。
全诗将个人离别之情与国家忧患意识巧妙结合,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通过送别场景带出对时局的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既关心个人前途,又心系国家命运的精神面貌。
李三才
(?—1623)明顺天府通州人,一说陕西临潼人,字道甫。万历二年进士。二十七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在任十数年,以裁抑矿税使,议罢矿税,得民心,累官至户部尚书。时顾宪成讲学东林,与之深相结交。三十八年,朝中有人建议外僚入阁,意在三才,引起朝臣争论,形成党争。次年引退家居。四十三年,被诬盗皇木造私宅,落职为民。天启三年,起为南京户部尚书,未就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