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渊明句题李中甫员外稼亭
东方有一士,客养千金躯。束带听鸣鸡,出则陪文舆。
代耕本非望,暂与田园疏。田园日梦想,投冠旋旧墟。
兴言在兹春,新畴复应畬。田父有好怀,过门更相呼。
披草共来往,履历周故居。悠悠待秋稼,时还读我书。
虽未量岁功,栖迟固多娱。此事真复乐,此语真不虚。
饯送倾皇朝,归子念前涂。前涂当几许,直至东海隅。
古时功名士,事事在中都。遥遥沮溺心,君情定何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用陶渊明的诗句拼贴而成,主题围绕田园生活的自由与官场束缚的矛盾展开。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两种生活的对比 开头描写一位体面的官员("束带听鸣鸡,出则陪文舆"),穿着官服随驾出行,看似风光,但诗人直言这并非他真正的追求("代耕本非望")。与之对比的是对田园的魂牵梦萦("田园日梦想"),连做梦都想扔掉官帽回乡种地。
2. 归乡的快乐 中间部分生动描绘回乡后的场景:邻居热情招呼("田父有好怀,过门更相呼"),一起踏着野草串门,巡视熟悉的旧居。虽然庄稼收成还没计算,但悠闲等待秋收、读书自娱的生活已足够快乐。这里用"披草共来往"这样接地气的画面,展现质朴的人际关系。
3. 对功名的反思 结尾转向深刻思考:朝廷大张旗鼓饯行,但前路究竟通向哪里?诗人指出古来追求功名的人都在都城打转,而自己更向往古代隐士(沮溺)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反问"君情定何如",既是在问友人选择,也是在叩问所有读者的内心。
全诗魅力在于用零散诗句组合出新意境,像用积木搭出立体画。表面写种田读书的小确幸,实则探讨人生选择的大命题——是做别人眼中的成功者,还是当自己心灵的主人?诗人用亲身经历给出答案:脱下官服后的泥土味,比都城的喧嚣更让人踏实。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