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周清溪(名允和)
清溪千仞馀,中有一道士。
彼亦何人斯,景纯慕若此。
吾乡汝南英,大涤隐君子。
好客仍收书,东老未足拟。
竹宫需贤才,师命促共理。
无心云出岫,有类月印水。
乐与物为春,自然人鉴止。
二千年再来,雅号乃默契。
挈世返真淳,为教立仪轨。
潜增翠蛟润,益壮天柱势。
近闻筑玄都,崇岗枕龙耳。
充庭兰玉茂,五云楼阁起。
笙鹤时往来,尘寰一俯视。
纷争梦未醒,王侯到蝼蚁。
君壮我垂老,别日嗟激矢。
相逢且尽欢,升仙不如醉。
彼亦何人斯,景纯慕若此。
吾乡汝南英,大涤隐君子。
好客仍收书,东老未足拟。
竹宫需贤才,师命促共理。
无心云出岫,有类月印水。
乐与物为春,自然人鉴止。
二千年再来,雅号乃默契。
挈世返真淳,为教立仪轨。
潜增翠蛟润,益壮天柱势。
近闻筑玄都,崇岗枕龙耳。
充庭兰玉茂,五云楼阁起。
笙鹤时往来,尘寰一俯视。
纷争梦未醒,王侯到蝼蚁。
君壮我垂老,别日嗟激矢。
相逢且尽欢,升仙不如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高洁道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开篇用"千仞清溪"营造出幽静高远的意境,引出主角——一位让作者仰慕的道士。就像东晋郭璞(字景纯)仰慕神仙一样,这位道士是作者心中的隐士典范。
2. 中间部分具体描写道士的生活:他像古代隐士东老一样好客藏书,像云月般自然无为,教导人们回归纯真本性。他居住的地方有翠蛟潭、天柱峰等仙境般的景色,新建的居所(玄都)高耸入云,充满仙家气象。
3. 接着通过对比手法:笙鹤飞舞的天界俯视着尘世,将王侯蝼蚁并列,暗示在永恒面前世俗名利都是梦幻泡影。这里体现了道家齐物论的思想。
4. 结尾抒发人生感慨:作者自叹年老,与道士相聚时日无多。但不同于追求升仙,诗人认为与其修仙不如把握当下,痛快畅饮。这个转折点出全诗主旨——在认识到生命短暂后,更要珍惜真实的情谊和快乐。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云出岫""月印水"等自然意象表现道家境界 - 通过仙境与尘世的对比凸显超脱情怀 - 结尾"升仙不如醉"的反转,展现通达的人生态度 - 语言既有"翠蛟润""天柱势"的雄奇,也有"尽欢""醉"的率真
全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传递了看淡名利、珍视当下的人生智慧,最后落脚在真实的人间情谊上,显得既飘逸又接地气。
褚伯秀
名或作师秀。宋临安钱塘人,号雪巘。博学有卓行。宋末入天庆观为道士,以清苦节行著闻。有《南华真经义海纂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