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径有警纡道陟崇而行
叱驭上险巇,披葺入菑翳。向来轻车路,豺虎有吞噬。
王事何能安,劳形心孔悸。前登崖壁峻,下陟石路细。
羸马付仆夫,蹉跌忧困弊。蛇蟠尚回转,猱度姑少憩。
梯凳迹暂离,荆棘牵衣袂。出山见樵牧,相见如相慰。
及兹履康庄,巅崖悯劳瘁。平山方寸地,坦坦无拘系。
艰难有时遭,浇漓嗟季世。人心甚太行,所遇尤可畏。
念此夜达晨,归田宜早计。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在险恶山路上的艰难旅程,以及他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
开头描写诗人骑马走在危险的山路上,原本熟悉的小路现在充满危险(豺虎暗喻社会险恶)。他为公务奔波劳碌,内心充满不安。接着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山路之难:陡峭的悬崖、狭窄的石径、疲惫的马匹,连猴子都要停下来休息。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
当诗人终于走出山林见到樵夫时,就像见到亲人般亲切。这时他突然领悟:平坦的大道(比喻安稳生活)和险峻山路(比喻人生困境)其实都在方寸之间(指人心)。最后他感叹现实社会人心险恶(比太行山更可怕),甚至为此彻夜难眠,萌生了归隐田园的念头。
全诗妙在把真实的山路行旅和人生感悟完美结合。通过具体的山路描写(如蛇形弯路、荆棘勾衣),让抽象的人生哲理变得可感可知。诗人想说:外在的艰难山路终会走完,但人心的险恶更让人畏惧。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相融合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黎伯元
黎伯元,字景初,号渔唱。东莞人。元朝末年由岁贡历官连山教谕及德庆、惠阳教授,所至学者尊之,文风以振。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九作黎伯原,附于其子黎光传中。著有《渔唱稿》,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