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邮
方舟越湖江,厉马趋海岱。
秦邮道所经,抚事一长嘅。
乾符失其握,政弊民自溃。
群雄相并吞,中土正憔悴。
长弓海陵来,飞镞颇坚锐。
遂令百万师,竟屈三五队。
效顺乃天启,斗藩制吴会。
干戈纷四邻,柱石矻当代。
运去不可追,战死亦何悔。
岂复念姑苏,麋鹿游已再。
曩余过兹城,薄从嫖姚征。
时事谅殊昔,桑麦还青青。
浟浟甓社水,流血一何腥。
想见断头将,云旗扬窈冥。
秦邮道所经,抚事一长嘅。
乾符失其握,政弊民自溃。
群雄相并吞,中土正憔悴。
长弓海陵来,飞镞颇坚锐。
遂令百万师,竟屈三五队。
效顺乃天启,斗藩制吴会。
干戈纷四邻,柱石矻当代。
运去不可追,战死亦何悔。
岂复念姑苏,麋鹿游已再。
曩余过兹城,薄从嫖姚征。
时事谅殊昔,桑麦还青青。
浟浟甓社水,流血一何腥。
想见断头将,云旗扬窈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过高邮》是元代诗人陈基的作品,通过描写战乱时期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1. 战争与历史的沉重感 - 开头写诗人乘船经过高邮,看到战乱留下的痕迹,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他提到秦朝时这里曾是重要通道,但如今政权腐败,百姓流离失所,群雄割据,中原大地饱受摧残。 - "长弓海陵来"等句描写战争的残酷:敌军从海陵(今江苏泰州)攻来,箭矢锋利,百万大军竟被少数精锐击败。这里用具体画面展现战争的惨烈。
2. 对英雄与命运的感叹 - 诗中提到"效顺乃天启",认为顺应天命才能成功,而"斗藩制吴会"则指地方势力割据的混乱局面。诗人感叹即使有英雄豪杰作为"柱石"支撑时代,但大势已去,战死也无悔。 - "岂复念姑苏"借用吴国灭亡的典故(姑苏是吴国都城,麋鹿游于宫殿象征国家灭亡),暗示历史的无情轮回。
3. 今昔对比的苍凉 - 诗人回忆当年随军经过高邮时,战火纷飞;如今再来,看到桑麦青青,似乎恢复了平静。但"浟浟甓社水,流血一何腥"提醒人们:平静的河水曾染满鲜血,战争的阴影并未真正消散。 - 最后"想见断头将,云旗扬窈冥"以虚笔收尾,仿佛看到战死的将领英魂不灭,旗帜仍在幽冥中飘扬,增添悲壮色彩。
核心思想: 这首诗不是单纯怀古,而是通过高邮这个地点的今昔对比,揭示战争对普通人的伤害,以及历史兴衰中个人力量的渺小。诗人没有直接批判,而是用"桑麦青青"与"流血腥味"的对比,让读者自己感受和平的珍贵。末尾对战死将士的想象,也寄托了对英勇精神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