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历庚午会试院中马伯庸尚书杨廷镇司业及玄皆乙卯榜进士偶成绝句纪其事出院明日有敕督修经世大典又成小诗寄诸弟(录六。) 其一

省垣东畔至公堂,十五年前战艺场。
饱食大官无补报,两科来此校文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十五年前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身份转变的感慨。

前两句"省垣东畔至公堂,十五年前战艺场"是说:在官署东边的至公堂,十五年前曾是科举考试的考场。作者用"战艺场"比喻科举考试,形象地表现出当年在考场上激烈竞争的场景。

后两句"饱食大官无补报,两科来此校文章"意思是:如今自己吃着朝廷俸禄却觉得没什么贡献,现在反而以考官的身份回到这里批阅考生文章。这里透露出一种微妙的心理:从当年的考生变成如今的考官,身份转换带来的人生感慨。

全诗通过对比"十五年前"和"现在"的不同身份,展现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典型人生轨迹。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却生动地传达出时光流转、身份转换带来的复杂感受,容易引起经历过类似人生转变的读者的共鸣。

欧阳玄

元代史学家、文学家。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