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太傅丞相伯颜功德
兴癈本天运,辅成见人庸。
舆地久以裂,车书会当同。
先帝昔在御,如日行虚空。
六合仰照耀,一方顾颛蒙。
授钺得人杰,止戈代天工。
铁马浮度江,坐收破竹功。
草木纷震动,山川变鸿濛。
地利不复险,金城何足攻。
市靡易肆忧,兵无血刃红。
孰能年岁间,伐国究始终。
老稚感再生,遗黎忘困穷。
归来一不取,匹马走北风。
九域自此一,益见圣世崇。
大哉先帝仁,允矣丞相忠。
嗟我始弱冠,弗获拜此公。
作颂歌元勋,因之写吾衷。
舆地久以裂,车书会当同。
先帝昔在御,如日行虚空。
六合仰照耀,一方顾颛蒙。
授钺得人杰,止戈代天工。
铁马浮度江,坐收破竹功。
草木纷震动,山川变鸿濛。
地利不复险,金城何足攻。
市靡易肆忧,兵无血刃红。
孰能年岁间,伐国究始终。
老稚感再生,遗黎忘困穷。
归来一不取,匹马走北风。
九域自此一,益见圣世崇。
大哉先帝仁,允矣丞相忠。
嗟我始弱冠,弗获拜此公。
作颂歌元勋,因之写吾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用豪迈的笔调歌颂了元朝丞相伯颜的功绩,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开篇讲历史大势 前四句说国家兴衰本是天意,但需要能人辅佐。当时天下分裂(指南宋与元朝对峙),但终将统一("车书会当同"指车同轨、书同文,象征统一)。
2. 伯颜的军事奇迹 用"铁马渡江""破竹功"等比喻,生动描写伯颜率军南下灭宋的势如破竹。特别强调他打仗的仁慈——"兵无血刃红"说很少流血,"草木震动"形容元军威势让自然都为之震颤。
3. 治理的仁政 灭宋后,伯颜不搜刮财物("归来一不取"),让百姓获得新生("老稚感再生")。"匹马走北风"刻画他清廉简朴的形象,与"金城何足攻"形成对比——再坚固的城池不如得民心。
4. 歌颂君臣之道 最后将伯颜的功绩归功于元世祖的英明("先帝仁"),同时赞美伯颜的忠诚。作者遗憾自己年轻时未能拜见这位伟人,只能写诗表达敬仰。
诗词亮点 - 善用对比:战场的凌厉(铁马渡江)与治世的宽仁(遗黎忘困穷)形成反差 - 比喻精彩:用"如日行虚空"形容皇帝威望,用"破竹"比喻军事顺利 - 历史镜头感:像"草木纷震动"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元军南下的震撼场面
全诗既有史诗般的壮阔,又饱含对和平统一的赞美,展现了战争英雄与治国能臣的双重形象。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