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云海歌

黄山山顶三十六芙蓉,芙蓉削出波溶溶。
但见白波渺瀰岩窦起,不闻窾坎镗鞳鸣洪钟。
匹练轻舒散复聚,瞬息回头失林坞。
渐涌悬崖百丈涛,苍茫一气涵天宇。
就中尤爱天都高,忽惊蜃气迷㟹嶆。
卷舒叆叇本无迹,嘘吸直欲浮鲸鳌。
轩辕容成不可遇,种松老讶龙鳞露。
愿跨长空博望槎,高歌南浦云流句。

现代解析

这首《黄山云海歌》用生动的画面感,描绘了黄山云海的奇幻壮美。全诗像一部动态的纪录片,带我们身临其境感受云海的变幻莫测。

开篇用"三十六芙蓉"比喻黄山群峰,说它们像浸在溶溶云海中。这里用"白波"形容云雾翻涌,但特别的是,诗人说这波涛没有声音——这种静默的壮阔反而更显神奇。

中间部分像用延时摄影展示云海变化:云雾时而像轻纱舒展聚合,转眼间就吞没了山林;一会儿又变成百丈巨浪,把天地连成苍茫一片。尤其写到天都峰时,用"蜃气"(海市蜃楼)形容云雾缭绕的迷幻感,说这些云朵像能呼吸的生命,仿佛要托起巨鲸遨游。

最后诗人展开想象:虽然见不到传说中黄帝、容成子这些仙人,但看到裸露如龙鳞的松树皮,仍想乘着张骞的"太空船"(博望槎),在云海中放声高歌。这个结尾把现实景色与神话传说交融,让整首诗既有实景的震撼,又有幻想的浪漫。

全诗最妙的是把静止的山和流动的云写成互动的主角:云是活的,山是仙的,共同演绎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诗人用"无声的波涛""会呼吸的云雾"这些反常规的描写,恰恰抓住了黄山云海最动人的神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