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江杂诗 其七

恶湿偏宜燥,孤高性独成。
托根从石骨,结缕挂雕楹。
野烧不须畏,春风应有情。
爰居下流者,污辱总偷生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种生长在石缝中的顽强植物,并借此隐喻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写植物的特性:这种植物天生讨厌潮湿,喜欢干燥环境,孤傲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它的根紧紧扎在坚硬的石缝里,藤蔓却能攀附在高贵的雕花梁柱上生长。这里用"石骨"和"雕楹"的对比,突显了植物既扎根贫瘠又向往高处的特点。

五六句用"野火"和"春风"作对比:野火燎原它不怕,因为知道春风一来自己就能重生。这里暗含了"真金不怕火炼"的意味,强调真正有品格的事物经得起考验。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对人的讽刺:那些甘居下流的人,整天在污浊环境里苟且偷生。这里用"爰居下流者"与前面孤高的植物形成强烈对比,通过植物的刚强反衬出苟且偷生者的卑微。

全诗最妙的是把植物人格化,表面上写植物,实则写人。通过一株石缝植物的生长习性,赞美了不随波逐流、坚守本心的品格,同时讽刺了那些在污浊环境中丧失气节的人。诗人用野火春风等自然现象作比喻,让说理变得生动形象,最后两句的突然转折更是点睛之笔,使整首诗的立意瞬间升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