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善旌
巍巍古元圣,制作何其精。
设旌五达衢,锡以进善名。
回飙动旖旎,晴霞绚晶荧。
匪直昭观美,于以通下情。
至人秉彝性,耿耿怀忠诚。
临风一遐瞩,鼓舞趋皇京。
眷彼郑蝥弧,周麾呼登城。
汉帜匪不华,所尚唯佳兵。
何如进贤士,相与图太平。
设旌五达衢,锡以进善名。
回飙动旖旎,晴霞绚晶荧。
匪直昭观美,于以通下情。
至人秉彝性,耿耿怀忠诚。
临风一遐瞩,鼓舞趋皇京。
眷彼郑蝥弧,周麾呼登城。
汉帜匪不华,所尚唯佳兵。
何如进贤士,相与图太平。
现代解析
这首《进善旌》是一首赞美古代贤明政治、倡导举荐人才的诗。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核心意象:诗中的"进善旌"是一面立在交通要道的旗帜,象征古代圣王鼓励百姓进谏献言的制度。就像今天政府的"意见箱",但更有仪式感——风吹动旗帜("回飙动旖旎"),阳光下闪闪发光("晴霞绚晶荧"),既美观又实用。
2. 古今对比:诗人用三个历史典故作对比:
- 周朝郑国打仗时举的蝥弧旗("郑蝥弧"),只是用来指挥攻城
- 汉朝的军旗虽然华丽("汉帜匪不华"),但只为战争服务
- 都不如"进善旌"这样能选拔贤才、促进太平
3. 深层寓意:诗人通过这面旗帜,表达理想的政治生态:
- 统治者要主动搭建沟通渠道("通下情")
- 百姓应该怀着忠诚积极献策("耿耿怀忠诚")
- 选拔人才比军事扩张更重要("何如进贤士")
4. 现实意义:虽然写的是古代制度,但反映的是永恒主题——如何建立上下沟通的渠道。就像现代企业强调"员工建言机制",国家重视"民意反馈",本质上都是"进善旌"的现代版。
全诗用旗帜这个具体意象,把抽象的政治理想变得生动可感。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与其穷兵黩武,不如广开言路、重用贤才,这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