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野翁"形象,传递出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
前两句"不住清溪不住山,野翁来信两翁间"用矛盾的手法引人注意:这位老人既不住在清溪边,也不住在深山里,而是神奇地存在于"两翁之间"。这里的"两翁"可以理解为自然(溪山)与人文(丝竹)的象征,暗示老人超越了非此即彼的选择。
后两句"非丝非竹虽云乐,乐在溪山未是閒"点明主旨: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琴瑟音乐(人文享受),也不在于单纯寄情山水(自然乐趣),而在于超越这些外在形式的精神自由。"未是閒"三字尤其精妙,说明即使隐居溪山,若心被外物牵绊,也算不上真正的闲适。
全诗通过"野翁"这个形象,展现了比隐士更高一层的生命境界:既不刻意追求清高,也不沉溺享乐,而是在纷扰世界中保持内心的从容自在。这种"大隐隐于市"的智慧,对现代人如何平衡物质与精神生活仍有启发。
钱时
严州淳安人,字子是,号融堂。绝意科举,究明理学。江东提刑袁甫建象山书院,招主讲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荐授秘阁校勘,召为史馆检阅,求去,授江东帅属归。有《周易释传》、《学诗管见》、《融堂书解》、《四书管见》、《两汉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