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府江感怀呈刘宪使

上化滩前晚系舟,黄茅岭接楚云秋。
一天瘴雨来残夜,千里蛮江有急流。
短发独搔猿送泪,疏灯自照角添愁。
却怜留滞炎荒客,巳似当年柳柳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南方荒凉之地的孤独与忧愁,同时暗含对唐代诗人柳宗元(柳柳州)贬谪经历的共鸣。

1. 前两句写景: 诗人傍晚停船在“上化滩”,眼前是荒凉的黄茅岭和南方特有的秋云。这里用“楚云秋”点明地点(古楚地,今湖南广西一带)和季节,荒凉的景色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2. 三四句渲染环境: “瘴雨”(南方湿热有毒的雨)在深夜袭来,千里蛮江(指南方未开化的江河)水流湍急。这两句用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旅途的艰险,也暗喻人生际遇的坎坷。

3. 五六句刻画孤独: 诗人头发稀疏,独自搔头哀叹,连山中的猿猴似乎也在为他流泪;昏暗的灯光下,听到号角声更添忧愁。这里用“猿送泪”和“角添愁”强化了孤独悲凉的氛围。

4. 最后两句借古抒怀: 诗人自嘲像“炎荒客”(被流放南方的人),处境和当年的柳宗元一样。柳宗元曾被贬柳州,郁郁而终,这里既表达了对柳宗元的同情,也暗含自己漂泊困顿的无奈。

全诗精髓: 通过荒凉的景色、恶劣的天气和孤独的细节,诗人展现了一个漂泊者的愁苦,并借柳宗元的故事,委婉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不满和无力感。语言朴实但情感深沉,让读者感受到古代文人遭遇困境时的真实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