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道场

路入千峰石磴危,经台香阁但馀基。
僧从离乱居山少,客为登临出寺迟。
伏虎已无岩下锡,放鱼空有竹边池。
曾闻至治承平日,箫鼓春风过六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道场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战乱后佛寺衰败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年代的怀念。

前两句写登山所见:山路陡峭险峻,曾经香火鼎盛的佛寺如今只剩地基。用"危"字突出山路难行,"馀基"二字暗示曾经的繁华已成废墟。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衰败景象:僧人因战乱纷纷离去,游客也稀少;传说中伏虎禅师留下的锡杖已不见,放生池边只剩空竹。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佛寺的荒凉,其中"伏虎""放鱼"的典故暗含对佛教文化的追忆。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听说太平年代时,这里整天都有春风中的音乐声。这与眼前的冷清形成强烈对比,用"箫鼓春风"的美好意象,反衬出战乱带来的破坏,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深沉,通过具体景物和巧妙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战乱前后佛寺的巨大变化,体会到诗人对和平的珍视。这种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