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中的清雅画卷,充满了自然之美和隐逸之趣。
开篇用"瀑布岩东转画旗"起笔,把飞泻的瀑布比作舞动的彩旗,既写出水势的灵动,又暗示这里景色如画。"拂云穿石上霏微"继续描写瀑布穿过云雾、岩石的景象,"霏微"二字传神地表现出水雾朦胧的美感。
中间两联用工整的对仗勾勒出周围环境:溪边是成片的竹林,道路两旁是粗壮的松树。这里用"千个"形容竹子之多,用"十围"表现松树之粗,都是夸张手法,突出景物的壮观。
最精彩的是"檐外一潭泓翠碧,窗间万斛溅珠玑"这一联。前句写静景,潭水碧绿清澈;后句写动景,水珠飞溅如珍珠。一动一静之间,把水景的千姿百态都刻画出来了。
结尾转入抒情,说主人不需要歌舞助兴,在流水声中随意地整理头巾归去。"漱玉声"把水声比作玉石相击的清脆声响,"岸帻归"这个动作细节,生动表现了隐士的洒脱自在。
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更妙的是在写景中融入情感,表现出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闲适心境。读来仿佛能听到水声潺潺,看到满目苍翠,感受到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
吕希纯
寿州人,字子进。吕希绩弟。登进士第。为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历官太常丞、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死,谏哲宗勿复新法。寻除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绍圣初出知亳州,为谏官劾元祐中附会吕大防、苏辙,徙睦州、归州。后贬金州居住,又责道州安置。徽宗即位,起知瀛州,改颍州。崇宁初,入元祐党籍。卒年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