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中泛舟江上的画面,充满了自由洒脱与淡淡愁绪交织的意境。
开篇"满江风雨酿清愁"用风雨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绪,但这种愁不是沉重的,而是"清愁"——带着几分超脱的朦胧忧郁。诗人坐在一叶小舟上,在烟波中长啸,展现出不拘小节的豪放性格。
"目送飞花"和"身随鸥鸟"两个画面特别生动:看着花瓣随流水远去,自己像白鸥一样漂浮在碧波之上。这里用飞花和鸥鸟的自由,暗示诗人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兜罗世界"是佛教用语,指虚幻的世界。诗人把现实当作一场游戏,在摇橹声中自得其乐地吟诗作对。这种态度既洒脱又带着几分看破红尘的意味。
最后两句用典故提问:当年雪夜访友的王子猷半路折返,而今天的我能不能像他那样随性而为,登上南楼赏景呢?这个问句既表现了诗人的随性,也流露出对古人洒脱风度的追慕。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风雨中依然保持潇洒的生活态度。诗人把愁绪写得轻盈,把漂泊写得诗意,把世俗看得通透,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那种"苦中作乐"的豁达情怀。
郑伯英
郑伯英(一一三○~一一一九二),字景元,号归愚翁,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兄伯熊齐名,人称大郑公、小郑公。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秀州判官,自度不能俯仰於时,遂以亲辞,终身不复仕。光宗绍熙三年卒,年六十三。有《归愚翁集》,已佚。事见《水心集》卷一二《归愚翁文集序》、卷二一《郑景元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