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写怀
外阶二十年,仆仆簿书扰。
育才虽可喜,竟亦鲜奇效。
蓦兹叙亨衢,凉德惭素饱。
六月气如惔,策驽向远道。
远道岂足辞,函章觐天表。
探怀昧良图,何以答旻造。
芹曝思竭愚,构索不成草。
兴寐聊自珍,洪钟候昏晓。
育才虽可喜,竟亦鲜奇效。
蓦兹叙亨衢,凉德惭素饱。
六月气如惔,策驽向远道。
远道岂足辞,函章觐天表。
探怀昧良图,何以答旻造。
芹曝思竭愚,构索不成草。
兴寐聊自珍,洪钟候昏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工作二十年的基层官员的内心独白,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
工作经历 前两句说自己在基层干了二十年,整天被文件报表折腾得团团转("仆仆簿书扰")。虽然做教育工作培养人才是好事("育才虽可喜"),但实际效果有限("竟亦鲜奇效"),有种力不从心的无奈。
升迁后的不安 突然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亨衢"指显要职位),他反而心虚了:觉得自己德行不够("凉德"),白拿俸禄("素饱")。六月烈日下骑着老马赶路("策驽"),这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就像一匹劣马要负重前行。
面圣的压力 进京面见皇帝("函章觐天表")时更焦虑:摸着自己良心("探怀"),不知道拿什么成绩向朝廷交代("旻造"指皇帝)。这里用"昧良图"形容心里没底,特别真实。
最后的自我安慰 最后四句最动人:他说自己像乡下人献芹菜("芹曝"典故)、笨拙地写奏章("构索不成草"),虽然能力有限,但日夜都惦记着尽责("兴寐聊自珍")。最后用"洪钟"比喻朝廷,说自己会像钟声一样准时尽责,从早到晚不敢懈怠。
现代共鸣点 这首诗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职场共情:二十年基层熬出头却更焦虑,像极了现代人升职后的"冒名顶替综合征" 2. 责任意识:哪怕自觉能力不足,仍坚持"在其位谋其政"的朴素职业道德 3. 生动比喻:用老马、芹菜、破草稿这些接地气的意象,把压力具象化
全诗没有豪言壮语,就是一个普通官员的忐忑与坚守,这种真实感跨越千年依然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