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
罗敷秦氏女,皓腕洁如霜。
宝钏瑳明月,领巾疏以长。
柔桑正沃若,采采官路旁。
使君从南来,一见神已伤。
五马会且止,调之逢国王(四库本作贻翠珰)。
自名良家妇,狂夫汉中郎。
闺门甚修整,芝兰远芬芳。
奚为致此语,不是邯郸倡。
去矣勿复顾,风来语流香。
荡子踏归陌,驾言割人肠。
宝钏瑳明月,领巾疏以长。
柔桑正沃若,采采官路旁。
使君从南来,一见神已伤。
五马会且止,调之逢国王(四库本作贻翠珰)。
自名良家妇,狂夫汉中郎。
闺门甚修整,芝兰远芬芳。
奚为致此语,不是邯郸倡。
去矣勿复顾,风来语流香。
荡子踏归陌,驾言割人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罗敷的美丽女子在路边采桑时,遇到高官调戏却机智拒绝的故事。
开篇用"皓腕如霜"、"宝钏明月"等比喻,把罗敷的美写得既具体又高级——她不是空洞的美,而是带着劳动女性特有的健康光彩。在桑树茂盛的路边采桑的画面,暗示她是个勤劳的普通人。
当"使君"(大官)看到罗敷时,立刻被迷住了,停下豪华马车(五马指代高官)搭讪,甚至想送首饰讨好。但罗敷不卑不亢地回应:我是正经人家的妻子,丈夫是汉中郎将(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干部),家里规矩严明,可不是随便的歌舞伎。最后她潇洒离开,只留下风中余香,让那个轻浮的官员怅然若失。
最妙的是结尾:罗敷踏着田埂回家的身影,比官员的豪华马车更动人。这个反转点破了全诗的核心——劳动女性的尊严比权势更珍贵。全诗用生活化的采桑场景,塑造了一个既美丽又有骨气的女性形象,在拒绝权贵时展现的智慧与气节,至今读来仍让人眼前一亮。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