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齐明府赴东阳

绿丝帆繂桂为樯,过尽淮山楚水长。万里移家背春谷,
一官行府向东阳。风流好爱杯中物,豪荡仍欺陌上郎。
别后心期如在眼,猿声烟色树苍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调任远方的场景,充满了旅途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前四句写旅途:用桂木做的船桅挂着绿色帆绳,一路经过淮山楚水,路途漫长。主人公带着全家离开春意盎然的故乡,独自赴任东阳。这里"背春谷"暗示离开舒适的环境,"万里"强调距离之远,透露出对家乡的不舍。

后四句写性情与离别:这位官员性格豪爽,喜欢饮酒作乐(杯中物指酒),行事洒脱不羁,连街头少年都敢戏弄。最后两句最动人:虽然分别了,但彼此的友情历历在目,眼前仿佛又看到那猿猴啼叫、雾霭朦胧、树木苍翠的景象。这个结尾把思念化作具体画面,让离愁有了色彩和声音。

全诗妙在把一次普通的官员调任写得有情有景。通过"绿帆桂樯"的精致船只、"猿声烟色"的山水画卷,把旅途变得诗意盎然。更通过"杯中物""欺陌上郎"的细节,让主人公豪放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用景物寄托思念,不说想念,而说"如在眼",显得含蓄又深情。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