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 其九 独石

解鞍及亭午,稍欣烟雾收。
苍然众山出,历历如雕锼。
前瞻一石独,灵宫居上头。
颇闻去年夏,水激龙腾湫。
走避登屋山,夜半齐呀咻。
幸兹溪涧中,今作清浅流。
宴安不可怀,变化诚难求。
翠华渺在望,行矣毋淹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休息时看到的山水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前四句写中午休息时看到的山景:烟雾散去后,青黑色的群山清晰可见,山势分明得像人工雕刻出来的一样。特别显眼的是前面那座独立的山石,山顶还有座庙宇。

中间六句通过当地人的讲述,回忆了去年夏天这里发生的惊险场景:洪水暴发时像有蛟龙翻腾,人们吓得逃到屋顶上,半夜还能听到洪水咆哮的声音。而如今溪水已恢复平静,变成浅浅的清流。

最后四句是作者的感悟:安逸的生活不能贪恋,因为自然的变化难以预料。想到皇帝的车驾还在远方等着,便提醒自己不要在此久留,要继续赶路。

全诗通过对比洪水时的狂暴和现在的平静,表达了世事无常、不可贪图安逸的道理。语言朴实自然,由景入情,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暗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