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玉镜

抚玉镜之纤尘兮,光皎皎而虚明。
睹此物之神圣兮,不淑见而心惊。
始自轩辕之时兮,含碧水之青莹。
悲朱颜其易改兮,惟寸心之不更。
掷荣华于俗外兮,修礼容以为盟。
鸡初鸣而披衣兮,视启明于东方。
塞跖途之旁径兮,法先圣而师乎邑姜。
览回文之纵横而咏胡笳之悲歌兮,则陈哀思而何所补于三
纲?于斯之时亦浮华而相尚兮,饰翡翠而道德戕。
想窈窕之淑范兮,敦坤德而惟洽阳。
仁风衍于百代兮,德业修于椒房。
扫兰个之清洁兮,焚兽炉而炷宝香。
云飞飞以绕户兮,风飂々而袭书窗。
时隆冬以冰霤兮,菊英英而吐黄。
柏森森而不凋兮,松苍苍其冒霜。
且草木亦有此劲操兮,吾人何可无此蕙纕!昔宋景之仁德
兮,荧惑退而徙三舍。
缅涂山之长子兮,内专一而兴大夏。
无非仪而安处兮,修妇职以遵圣化。
崇仁义以为郭兮,超世俗而为差。

现代解析

这首《抚玉镜》是一首借物言志的古典诗歌,通过描写玉镜和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和道德修养的追求。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以玉镜开篇,引出人生思考 诗的开头写擦拭玉镜,发现它光洁透亮,像一汪清水。这面镜子从上古轩辕时代流传下来,让作者联想到:镜子能照出容颜易老("朱颜易改"),但人的本心却可以保持不变("寸心不更")。这里用镜子比喻自省,提醒人要坚守内心的纯净。

2. 拒绝浮华,崇尚德行 作者表示要抛弃世俗荣华("掷荣华于俗外"),每天鸡鸣起床学习礼仪,以古代贤人为榜样。他批评当时社会追求表面奢华("饰翡翠而道德戕"),反而伤害了真正的道德。通过对比强调:外在装饰不如内在修养重要。

3. 用自然景物比喻坚贞品格 诗中描写冬天景象:菊花在严寒中绽放,松柏在霜雪中保持苍翠。作者说连草木都有这种坚韧("劲操"),人更应该佩戴香草("蕙纕",象征美德),保持高尚情操。这里用自然之物比喻人的品格。

4. 借历史典故强调德行力量 举了两个例子:宋景公因仁德让灾星退避(古代认为仁德能感动上天),大禹因专注治水而兴盛夏朝。说明专注仁德能带来真正的成就。最后点明主旨:女性应修习妇德(古代对女性的道德要求),用仁义筑起心灵的城墙,超越世俗标准。

核心思想 全诗通过"玉镜-自然-历史"三层递进,传递一个朴素道理: - 容颜会老,但心灵可以永远纯净; - 世俗浮华不如坚守德行; - 像松柏经霜不凋一样,人需要培养坚韧的品格。

虽然诗中提到"妇职""三纲"等古代观念,但剔除时代局限后,其倡导的自省精神、对抗浮躁的定力、对内在修养的重视,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