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久雨邻人招饮比夜复还所居

东山五日行复宿,溪上秋风破茅屋。野人更邀西涧行,骑马沿缘穿水竹。

平田粳稻临柴门,秋蛩向夕鸣篱根。残镫酌罢卧山牖,一夜风雨孤村昏。

空林飒飒高雾湿,四山无人溪水急。邻家酒熟呼我尝,冒险冲泥下广隰。

秋天漠漠雨如织,归向前村正昏黑。床沾屋漏不得眠,穷谷深山感何极。

男儿悠悠江海人,胡为久卧山中身。明朝雨晴驱马去,回首云磴空嶙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山中久居、经历连绵秋雨的旅人生活片段,充满了自然野趣和孤独感。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场景: 1. 山中日常:前八句写诗人在东山住了五天,秋风吹破了茅草屋。邻居邀请他去西涧游玩,他骑马穿过竹林溪水。路上看到稻田挨着柴门,傍晚蟋蟀在篱笆根鸣叫。晚上借着残灯喝酒,听着风雨声入睡。这些描写展现了山居生活的质朴和野趣。

2. 冒险赴约:中间六句写第二天山林雾气湿重、溪水湍急。邻居家酒酿好了喊他去尝,他冒着雨、踩着泥泞去赴约。回来时天已全黑,秋雨密密地织成一片。这里通过"冒险冲泥"的细节,表现了山居生活的艰辛和邻里情谊的珍贵。

3. 感慨人生:最后六句写回到家发现屋子漏雨无法入睡,在深山中感到无限感慨。诗人自问:一个本该闯荡江湖的男子汉,为何要久居深山?并决定等天晴就骑马离开,只留下云雾中陡峭的山路。这里透露出对隐居生活的矛盾心理,既有享受自然的一面,也有不甘寂寞的一面。

全诗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秋雨山居的真实场景:漏雨的茅屋、泥泞的山路、热情的邻居、自酿的米酒。通过这些细节,我们能看到古代文人隐居生活的真实面貌——既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也有"床沾屋漏不得眠"的困苦。最后诗人对自我选择的质疑,让这首诗超越了简单的田园诗,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挣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