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江上有怀》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忧愁,以及对人生困境的无奈感慨。
第一句“冻雨年催尽,羁愁梦作归”: 寒冷的雨仿佛在催促一年将尽,漂泊在外的愁绪让人只能在梦里回到家乡。这里用“冻雨”渲染凄凉氛围,而“梦作归”则凸显了现实无法归乡的无奈。
第二句“风尘双鬓短,宇宙寸心微”: 长期的风霜奔波让头发稀疏变短(“双鬓短”),而面对广阔的天地,个人的心事却显得渺小无力(“寸心微”)。这句既写身体疲惫,也写精神上的孤独渺小。
第三句“长此忧危集,终然计虑非”: 长久以来,忧虑和危机不断累积,可最终发现自己的谋划总是徒劳。诗人感叹人生艰难,即使努力也难逃困境。
最后一句“甲裳生已免,未得怨无衣”: “甲裳”指战袍,“无衣”出自《诗经》,原指战士缺衣少穿的艰苦。这里诗人说,自己虽免于征战之苦(“生已免”),却依然生活困顿,连抱怨的资格都没有。这是一种更深层的无奈——明明躲过了最坏的命运,可现实依然让人喘不过气。
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漂泊者的心声,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人生困局的感慨。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把外在的艰辛(风雨、奔波)和内心的挣扎(孤独、无力)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最后一句尤其耐人寻味——即使免于最坏的遭遇,平凡的生活依然充满艰辛,这种矛盾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真实动人。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