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隐者所居

尽日掩柴门,何人得见君。
只因喧寂异,似有圣凡分。
漠近夜疑雨,山深晴亦云。
传闻九霄翮,落羽正纷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状态,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展现了隐士与世俗的差异,以及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首联“尽日掩柴门,何人得见君”直接点出隐者的生活状态——整天关着简陋的木门,几乎不与外界接触。这里的“柴门”暗示生活清贫,“何人得见”则强调其与世隔绝的程度。

颔联“只因喧寂异,似有圣凡分”解释了隐者闭门不出的原因:喧嚣的尘世和寂静的隐居生活截然不同,这种差异就像圣人和凡人的区别。诗人用“圣凡”的对比,突出了隐者追求精神超脱的志向。

颈联“漠近夜疑雨,山深晴亦云”转向景物描写:靠近沙漠的夜晚让人误以为要下雨,深山里即使晴天也云雾缭绕。这两句通过气候特征的对比,既展现了隐居环境的幽深莫测,也暗喻隐士心境的变幻不定。

尾联“传闻九霄翮,落羽正纷纷”用飞鸟的意象作结:听说九天上飞鸟的羽毛正纷纷飘落。这个充满仙气的画面,既可能是对隐士超然物外的赞美,也可能暗示着隐士虽然身处高位(九霄),却选择坠落凡尘(落羽)的孤高选择。

全诗通过柴门、沙漠、深山等意象,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居世界。诗人没有直接赞美隐士,而是通过环境描写和意象对比,让读者自己感受隐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特别是最后“落羽纷纷”的画面,既美丽又带着几分寂寥,很好地表现了隐士既超然又孤独的精神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