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感慨,语言生动,情感深沉。
首联"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用比喻手法,将焦山比作中流砥柱,阻挡着北方的海潮,与海门两座青山对峙,展现山势的雄伟。这里的"北溟"指北方大海,"海门"是长江入海口,两座青山可能就是焦山和附近的山峰。
颔联"鹤归幽窦玄烟冷,龙卷□江树石腥"写山中幽静的景象:仙鹤飞回幽深洞穴,山间烟雾清冷;江中蛟龙翻腾,使得树木岩石都带着腥味。这里用"鹤""龙"这些神话意象,增添了神秘色彩。缺字可能是"翻"或"搅"之类的动词。
颈联"为尔欲招莲社侣,嗟余久负草堂灵"转入抒情。诗人想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莲社指高僧慧远组织的白莲社)同游,却感叹自己辜负了草堂的灵性,暗示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尾联"坡翁纶老之何处?西日荒寒照野亭"借古抒怀。"坡翁"指苏轼,"纶老"可能指某位隐士,诗人追问这些先贤何在,只见夕阳照着荒凉的野亭,流露出物是人非的苍凉感。
全诗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观与幽寂的人文情怀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写景大气磅礴,抒情含蓄深沉,展现了典型的文人山水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