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道中呈初颐园光禄

朝傍青山行,暮傍青山宿。
青山三百重,处处结茅屋。
茅屋高低倚涧泉,竹阴深处落秋烟。
山灵镇日作云雨,欲雨不雨空青莲。
青莲花在峰顶上,雾鬓云鬟齐相向。
老猿啼树苍隼飞,木叶纷纷尽飘飏。
一山中间一重溪,山形曲曲水澌澌。
使君车驰如风雨,追君直过夕阳西。
候吏冬冬击鼍鼓,日边双节自飞舞。
輶轩到处万人观,题诗特为纪风土。
我生三十好说山,家住昆明大华间。
丹嶂久别不归去,逢山便觉开心颜。
心颜开兮在行路,万壑千岩为君赋。
昔年曾食武昌鱼,今日重指汉阳树。
云树深深客思浮,汉阳城下大江流。
大江万里流不尽,日日看山江上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行旅图,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旅途的豪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青山行旅的日常 开头用简单重复的句式"朝傍青山行,暮傍青山宿",像日记一样记录每天与青山为伴的生活。诗人走过无数青山(三百重是夸张说法),看到山民们因地制宜建造的茅屋,这些屋子沿着山泉而建,被竹林和秋雾环绕,画面宁静又充满生活气息。

2. 山中奇幻景致 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山神整天酝酿雨水("作云雨"),但迟迟不下,让山顶的青莲花(可能是真实的花或云雾的比喻)显得朦胧神秘。老猿啼叫、老鹰飞过、落叶纷飞的动态描写,让静谧的山景活了起来。

3. 快意旅途 后半段写官员车队疾驰过山溪的场面,鼓声咚咚、旌旗飞舞,百姓围观的热闹场景。这里"使君"可能指同行的官员朋友,诗人用"追君直过夕阳西"表现出一种你追我赶的豪迈游兴。

4. 游子的山野情怀 诗人自述三十岁仍爱游山("好说山"),虽然家乡在昆明大华山(丹嶂),但长期在外漂泊。现在遇到好山水就开心,想为朋友写下所见所感("为君赋")。结尾提到武昌鱼、汉阳树等湖北地名,暗示正在长江流域旅行,站在江边城楼上眺望无尽江山,既有开阔的视野,也暗含思乡的淡淡愁绪。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用"移动镜头"般的写法,从早到晚、从山脚到山顶、从静景到动态层层推进 - 把官员出行的威风场面和自然野趣巧妙结合 - 最后回归到游子看山看水的复杂心境,豪放中带着细腻 - 语言通俗但画面感强,比如"茅屋高低倚涧泉"就像一幅水墨画

诗人通过这次信阳山区的旅行,既赞美了自然风光,也表达了对自由行走的热爱,最后在长江边引发对人生漂泊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