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同守永昌

宦辙铜标西更西,博南一望瘴云迷。
六年剖竹分麟虎,万里探奇向马鸡。
御象行春明汉节,穿貤市粟透蛮溪。
家传治谱存滇曲,此日登祠问故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云南永昌地区(今保山一带)的见闻和感受,充满了边疆风土人情和家国情怀。

前两句写边疆的遥远和环境的艰苦:铜标(界碑)以西更远的边疆,博南山一带瘴气弥漫云雾茫茫。通过"铜标西更西"的递进描写,突出边疆的遥远;"瘴云迷"则展现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了当地生活:六年为官像拿着竹符(委任状)的麒麟老虎般威严,不远万里来探寻"马鸡"(当地珍禽)这样的奇观。春天骑着大象出行展示朝廷威仪,穿过蜿蜒山路用钱币向少数民族购买粮食。这里用"御象行春"、"穿貤市粟"等具体场景,既展现了边疆特色,又暗含教化边民的深意。

最后两句转入温情:家中世代相传治理边疆的方略都留在云南,如今登上祠堂还要询问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通过"家传治谱"和"问故黎"的细节,体现官员心系百姓、注重民生的为政理念。

全诗最大特点是"实景中见深情"——没有空洞抒情,而是通过骑象、买粮、问政等具体生活场景,自然流露对边疆的责任感。诗中"马鸡""御象"等边疆特有事物,既增添了异域风情,又暗含"再偏远也是国土"的家国情怀。结尾的"问故黎"三字,更是点明了好官员的核心永远是百姓。

0